logo

咨询热线:13414314494

栏目

首页>>文章内容

国经中心与到访的亚洲主流媒体记者团举行交...

2018-05-15

4月20日上午,国经中心与到访的亚洲主流媒体记者团举行交流会。国经中心赵进军副理事长、陈文玲总经济师、徐洪才副总经济师同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等10个周边国家共20名主流媒体记者,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议由产业规划部李金波副部长主持。参与交流的媒体分别有:


印度英语新闻电视台助理编辑兼主播马哈(女)、《印度快报》的高级记者考南,斯里兰卡地球电视台资深记者马努萨、摄影师苏珊特,尼泊尔国家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兼编辑帕塔克、《新兴尼泊尔报》主编施雷斯塔,巴基斯坦《战斗报》驻伊斯兰堡主编塔希尔、《观察家报》总编费萨尔,缅甸《十一》杂志主编威民漂、记者山莫吞,柬埔寨《高棉时报》发行人莫汉、英文社交媒体副编辑万萨雷,印尼《时代》周刊执行编辑赛德利、《独立人民报》头版编辑克里斯谭多,泰国《泰叻报》国际版记者吉拉娜(女)、“经理在线”网站记者格良该,蒙古TV2电视台台长恩赫图雅、News新闻网副总编辑娜仁图雅,马来西亚《中国报》记者陈艾薇(女)、《星洲日报》国际新闻记者张家威。

 

以下是会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叫李金波,是产业规划部的副部长。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一带一路、中国改革以及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交流。在开始我们的正式交流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活动的国经中心的领导和专家:第一位是尊敬的赵进军先生,赵先生是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2006年还兼任驻摩洛哥公国大使。他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党委委员等职。赵先生经历了中国外交的风云时代,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家,富有卓识的战略家,更是一位谦恭温和的Gentleman。


第二位是我旁边的尊敬的陈文玲女士。她是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我们国经中心的总经济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曾经担任过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多年来参加了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大文稿的起草,从1999年到2007年,连续九年参与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理讲话和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到中心工作之后,她主持了多项重大战略研究课题,如一带一路、中美关系、全球战略等等,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陈文玲女士还是一位诗人,出版了多部诗集。


第三位是尊敬的徐洪才先生。徐先生是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他是我们国经中心的副总经济师、研究员,也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兼职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著作等身。这几天如果大家回到酒店打开电视,可以在CCTV的新闻频道和CCTV的财经频道都能看到徐教授的重大热点问题的点评。


根据外交部的信息,你们的这个团主要是就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进行专题访问,我知道大家一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还邀请了国经中心的一些研究部门的同志参加,一起参与今天的讨论。今天的会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请三位专家致辞演讲,第二部分是自由提问。下面有请赵进军理事长致辞。   


赵进军:我代表国经中心欢迎10个国家的20位记者来我们国经中心座谈。中国有一句俗话,“记者是无冕之王”,我看各位戴上耳机也确实很像“无冕之王”,你们是沟通各自国家与中国相互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你们今天来国经中心是很有意义的,我希望此行让贵国读者更好了解在中国有我们这样一个智库组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于2009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像国经中心这样的一个智库是少有的,这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一个民间智库。国经中心理事长是著名的原国家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十几位副理事长中很多曾经在国家重要部委担任主要负责人,对经济事务很熟悉。我是一个例外,长期在外交部工作,外交与国际政治是主业。在国经中心工作,对我既是挑战,更是学习。


国经中心成立九年来取得很多成绩,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做出很多贡献。例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国经中心在认真全面研究这个倡议后,向中国政府建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亚投行这几年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合作中,一直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看到有印度的记者朋友也来了,印度对建立亚投行很积极,成为创始成员和第一副行长,在亚投行早期的一些合作项目贷款中,印度获益的项目有好几个。


总之,我们国经中心非常重视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与亚洲邻国的合作,并会经常性的提出很多分析与建议供政府参考。我想,像今天这样一种外联的座谈方式,对我们国经中心更好地了解周边情况、特别是了解“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方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十天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昨天我参加了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先生所写新书《论战争与和平》研讨会,德维尔潘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时,他说短短40年中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这太不可思议了!


有一个数字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在世界上仅排第29位。去年,中国的货贸总额4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富裕了中国,并给中国未来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更有利条件。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是支持的。最近也听到一些不同声音,概括说就是“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好处更大。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很重要的目标是,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互联互通,然后建立与发展经济带、工业园,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我记得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哈萨克斯坦总统说“一带一路”使哈萨克斯坦这个没有出海口,地理闭塞,经济发展困难的内陆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天,中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紧密合作,使哈萨克斯坦建立起民族基础工业。哈总统说,80%的哈萨克斯坦人从中受益。


再比如,中巴经济带是“一带一路”中的旗舰项目,尽管合作的困难很大,存在着缺水、缺电,安全等问题,但中巴双方都非常重视,目前进展顺利。深厚的中巴友谊将使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好,收益成果越来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外,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建设各类经济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目前在铁路、交通、能源等方面,中方已同老挝、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签定了合作协议。总的看,发展趋势是好的。


概括起来说,“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推进体现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正确。懂中文的朋友知道,六个字里边有三个共,表明在“一带一路”中“共同”是核心,所有项目都需要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如果仅仅符合中国利益,那就不是“一带一路”了。再深一层讲,“一带一路”还体现出习近平主席近年所强调的一个核心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应当是“一带一路”的最核心理念与追求。


当然,我们不可能脱离眼下本国各自的利益与国情,孤立地去谈论未来,但应当有更广阔的胸怀去建设“一带一路”,共同维护好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共同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提出你们希望了解的问题,我的两位同事,陈文玲总经济师和徐洪才副总经济师将很高兴回答各位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赵理事长,刚才赵理事长用生动的故事和数字阐述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宗旨,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阐述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和为贵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再次感谢赵理事长。那么下面我们有请陈文玲女士。   


陈文玲:谢谢主持人!谢谢十个国家的各位资深记者、名记者到中心来进行采访!谢谢中心副理事长赵进军的精彩发言!原来给我的采访题目是介绍“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赵理事长介绍了很多“一带一路”情况,我稍微错一下角度,就从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情况。

首先给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所关心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今年正好是40年,从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这个进程加快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了几个历史性的跨越。


第一个重大变化,中国实现了从一个经济上的弱国向一个经济大国跨越,社会生产力迈上了大的台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GDP总量占全球不到3%,2017年占全球15%,GDP的总量达到12.2万亿美元,排在第一位的美国是19.36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占美国的6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占美国GDP不到10%。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变化是巨大的,中国GDP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排在世界的第8、9位,现在到了第2位。


按照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说我们未来保持6%的年均增速,再持续10年左右,那就意味着中国保持了半个世纪、五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如果美国能保持2%的增速,中国保持6%的增速,在2035左右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原来很多机构预测是2022年、2025年,这都不太准确,我们认为时间点应该是2035年。在这个历史的长周期中,中国总体上向上,美国总体上向下,这是一个历史的大趋势。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而且在2008年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加值占到全球增量平均30%左右,最高的时候曾经占到50%,去年仍占到世界经济增量的30%。这是第一个重大的变化。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是中国重塑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迈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制度性变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趋于一致。这种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使微观基础发送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这个创业者增加了,中国的企业家主体活跃了。中国的企业主体达到几千万家。中国从市场取向的改革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再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已经成为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具有创造力的市场经济国家。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占到70%左右,在就业中民营经济占到80%以上,在税收中民营经济占到60%以上,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脱离了亏损和僵滞状态,企业运营实现了市场化。所以,市场经济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创造力以及可持续的推动力。


第三个重大变化,中国的市场和世界的市场已经联为一体,中国经济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迈向了开放型的经济。中国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使中国与世界市场密不可分。其实包括现在中美贸易战,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也密不可分,美国单方面制裁中国将自损八百。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贸易体、第三大投资国,而我们对外投资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现在中国的对外投资累计达到13600万亿美元,外国企业对华投资连续多年排在发展中国家首位。最近两年国外企业对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基本持平,2017年基本上都在1300亿美元左右。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市场和世界的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加上人民币的国际化,在2016年的10月,中国加入了IMF的SDR货币篮子,成为五大国际货币之一。美国排在第一位,占40%多,欧盟排在第二位,占30%左右,中国排在第三位,占10.92%,第四位是英镑,第五位是日元。所以,中国的贸易和市场和全球是一体化的,中国的投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的货币也成为全球性的。


第四个重大变化,就是中国的区域开放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发生了重大调整,形成了内外联动、东西互济和陆海统筹的区域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实现了全领域的开放、高层次的开放、制度性的开放。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十五年谈判加入了WTO组织,实现了制度性的开放。我记得当时为了适应国际规制,国内废除了20万项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中央国家机关清理了接近两千件法律法规。这次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讲,说中国的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只会越开越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中国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中国的整个区域经济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一开始是最早的4个特区,然后到12个沿海城市,然后到上海浦东、海南岛,从东南沿海的开放,到沿海和全国的开放布局,直至中国加入WTO,实现宽领域、全方位、高层次的开放。


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改革开放,这就是在“一带一路”大的倡议框架下,一个全新的开放布局。新的开放布局和在座的各位记者有很大关系了,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原来的设想,是把古丝绸之路这个文化价值符号应用到当代,用和平的方式、共享发展的方式,与沿线国家携手发展。除中国外,沿线是64个国家,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三部委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里面,当时建议的“一带一路”里有六条经济走廊,有六个方向,还有诸多港口和城市节点。六条走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到现在为止,累计准备投资610亿美元,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尤其是瓜达尔港现在已投入运营,这条经济走廊进展是比较快的。


刚才记者里也有来自缅甸的,包括缅甸,孟加拉国、印度还有中国,建设另外一条经济走廊,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是太顺利,因为印度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还不是特别积极,现在美国、日本提出来美、日、印、澳四个国家,搞类似这样的计划。美国现在是四处出击,全世界布局,但像美日印澳这样的布局美国可能还顾不上,印度转向“一带一路”建设将会赢得很大的好处。


2016年9月份我们到印度、印度尼西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实际上印度和中国的互补性最强。中国制造业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而印度制造业特别是一般制造业正在起步。目前印度60%的手机都是中国制造,像纺织、鞋帽、服装产业发展还可以,一般制造业特别是中端制造业和中国的契合度非常高。印度目前是12.11亿人口,这个大市场实际上现在缺的东西还很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中缅经济走廊现在有一些新的进展,中国的外交部长王毅今年到缅甸出访,缅甸提出建设中缅经济走廊,中国方面积极响应,王毅部长也给予了积极回应,中国正在准备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孟加拉国是非常渴望互联互通的,最后只剩下印度。我觉得印度与其在喜马拉雅山修路,不如主动地联通中国、孟加拉国和缅甸,把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把印度、孟加拉、缅甸同中国连接起来,把这两个亚洲人口最多、市场最大的场连接起来,这其中带给两个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前景与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


“一带一路”还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我看在座的还有蒙古国的两位记者,中蒙俄经济走廊现在进展,也是比较顺利的。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普京总统多次表示俄罗斯、欧亚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目前两条铁路,包括从东北的铁路和欧亚大陆桥的铁路连接俄罗斯。中国还与俄罗斯有港口的合作,去年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到访中国,提出来要和中国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通过冰上丝绸之路打通北极航道。


中蒙俄的经济走廊是通过冰上、通过陆上铁路的连接、通过港口的连接,进展比较顺利。还有一个很大的计划,就是修建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这也是“一带一路”中国和俄罗斯协议里的内容。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和蒙古国的能源合作也签署了协议。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和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101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是大家的合作,是各国的内在需求


除了这三条走廊之外,还有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包括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家。这条经济走廊修通了,可以通过与土耳其合作,形成连接东西方的经济走廊,土耳其的国家计划,是在2023年形成东西方的大走廊,一头连接伊朗,一头连接俄罗斯和欧洲。


还有一条是欧亚大陆桥。欧亚大陆桥现在是三条铁路通道:一条是从中国的连云港出发,经过郑州、兰州、重庆、乌鲁木齐,过阿拉山口,然后连接中亚、西亚,通过中东欧到欧洲,最后到卢森堡。还有一条,是从我国的东北,连接俄罗斯,然后通过中东欧到欧洲。还有一条是最新正在修建的,估计在2020年差不多会修通的铁路,出发的起点是深圳,然后从深圳出发到昆明,从昆明出境,连接中亚西亚到欧洲。还有一条是中国—南亚经济走廊,这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南亚板块的领头羊国家是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也非常重要。


现在从中国的区域布局可以看到,区域调整是和“一带一路”的走向是紧密相关的,国内国外是一体化的,使中国的国内和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布局。中国很多边境省份,像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这些斯坦国关联,5680公里的边境线将成为我们向西开放新一轮开放的前沿。


再比如说云南,云南瑞丽连接着缅甸,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点,云南西双版纳磨憨这个地方连接的是老挝,又是中老经济走廊的起点。中老经济走廊是习近平主席去年到老挝访问的时候,和老挝达成了合作协议,修建中老经济走廊。从中老经济走廊在往前面连接就是泰国,中老铁路和雅万铁路现在已经在修了,我们到修铁路的现场看了,铁路修建的速度是很快的,也是我们国家重大项目。


这条铁路可以连接到东南亚,一边是柬埔寨、一边是泰国湾,这样形成了中国和东南亚更紧密地联系和互联互通。中国原来和东盟十国在2006年开始建设自贸区,2010年建成自贸区。现在从过去的黄金十年,现在要打造中国和东盟的钻石十年,“一带一路”将使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投资关系及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在“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机遇,联系更加紧密,这使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五个重大变化,是中国对外开放一方面吸收各国的创新成果,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了创新性国家。我们在开放的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现在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而且正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在增强,我们用三种创新路径推动国家的创新战略。一是原始创新,中国的原创,基于中国的原创产业化形成了一些重大的产业。第二个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但是我们把它转化为再创新的新的成果。比如说我们高铁在200公里以下主要是日本技术和德国技术,200公里以上的部分,现在京沪高铁已到了运行时速300公里,实验速度已经达到了时速480公里,这个创新完全都是中国的自主创新,全部的设备、全部的设计、全部的零部件现在100%是中国制造。


现在有的国家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一些问题,但其实中国现在在知识产权方面制定了非常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因为中国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过去我们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现在我们的大量的是自主创新,举个例子,比如说像“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一个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它的研究所有两千多人,专利是七千多件到八千多件,它也需要知识产权保护。


比如说有一个民营制药厂,它的总部在深圳,全球红霉素的原料80%以上是它供应的,所以全球红霉素原料行业标准就是它制定的,国际最高标准就是这个企业创造的,也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现在不是说美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中国不愿意,而是中国现在也非常需要知识产权保护。随着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中国的原创性工业会越来越多,美国封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他封锁的力度越大,我们创造创新的力度越大。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追赶的问题,还有创新发展的过程,但是我想大方向中国是明确的,而且中国已经确定了创新型国家的大战略,在开放的条件下,建立创新型国家,形成知识产权密集、专利密集、人才密集、智力密集的若干个创新高地,这是中国在开放中非常成功的做法。


中国在开发中建立了很多特殊经济功能区,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大体上介绍一下。主要有几个类别。第一类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已经有250多家。第二类是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这种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是说美国现在提出来,对高技术惩罚之后建立的,改革开放初期就建了,到现在有160多家园区,这个园区里面全部都是符合高技术标准的企业,在这个园区里面,我们采取的是15%所得税。


中国的创新能力是喷薄而出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建立和培育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类园区。还有一类是近几年建立的国家级新区,这可能和我们在座的有些关系,现在国家批准了十九个国家级新区,最后批准的大家都知道了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有雄安新区。在云南有两个开放开放试验区,包括瑞丽的开发开放试验区,包括磨憨这个老挝边境上的开发开放实验区,还有在中国和蒙古边界二连浩特这个开放开放试验区。


所以现在新一轮的开放是有新载体和新平台的,原来开放中形成的载体继续增强力量,增强创造力,还有一些新的载体正在成为战略高地。比如说国家级的新区,比如说综合改革实验区,综合改革实验区接近20多家,比如说12个开发开放试点,比如说自贸区,自贸区最开始我们在上海,也是2013年才开始,然后我们扩大了四个省,天津、广东、福建、重庆,然后我们又扩大了七个省,现在是全国是11个试点,创造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创造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目前负面清单已经缩短到了70多项,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准备把负面清单继续缩短,加大自贸区改革的力度。


今年是2018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五周年。习主席2013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东亚峰会提出来“一带一路”,中国“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做了中国未来长周期战略安排,2035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大的宏伟目标今年是第一年开始实施,也是我们“十三五”规划关键的一年。


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可能特别关注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未来和我们在座各位的国家都形成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周边国家对中国来说是中国的邻居,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实际上这些近邻国家如果能够与中国一起发展,我觉得可能对于各个国家来说,能够使中国发展的机会大家共享。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是有博大的胸怀和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有的国家是历史短,这个不是短处,但是眼光短就是短处,过于自私,把自己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在其他国家利益之上,这就是自私,这就是值得谴责的。中国在巴基斯坦有高铁的工厂,在马来西亚有高铁的工厂,重庆力帆汽车在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印度现在也有很多的企业。但是,我们现在在这些国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也需要跟大家分享,共同研究解决之道。


第一个问题,就是投资环境的问题,有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不健全的,有些国家政府信用还是有待提高的,所以企业进入还有一个政策的风险,如果政策多变的话,企业很难来应对这种局面。有的国家还有战争的风险,比如说叙利亚,中国以前对叙利亚累计投资差不多是180亿元,一场战争就打水漂了。我们和周边国家可以共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和法制化的投资环境,这样才能互利共赢,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投融资的方式问题。对于“一带一路”沿线所有的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家共同的机遇,中国提出这个倡议,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说,倡议是中国的,获得机遇和使用这个平台是全球的,在去年5月14号“一带一路”的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就指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和联合国2030计划都是向全球提供的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美国发明了电灯,但使用者是全球的,“一带一路”也是如此。


“一带一路”为什么说这个倡议由中国提出来,可以变成全球的公共产品?在中国之前曾经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都提出过类似的倡议,或者甚至是计划,包括2011年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那都是已经成为具有文本的,包括项目设计的计划,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呢,就是因为中国提出了这样的新倡议,这个倡议的核心理念是21世纪人类新文明,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推进的原则,是符合联合国2030精神的,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还有一种新的处理国际关系,处理和周边国家关系,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途径来实行大家的互动、联动,而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行动,我觉得这就使大家行动变成了利益共同体。


目前这种共同体在当今社会属于稀缺品,按经济学的原理来说,这个东西越稀缺价格越高。为什么是稀缺品,就是因为很多国家都是自顾自,各扫门前雪,有些国家陷入战争,有些国家现在经济上极度贫困,有的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处在被压抑发展的境地。


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这个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向各个国家几乎都在宣战。包括对世界上形成的共识,比如说保护环境的《巴黎协定》,全球193各国家达成共识,美国退出以后192个国家都没有退出。美国现在还退出了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发出声音准备退出WTO组织。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美国大踏步迈向十九世纪,而世界面对的是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潮流是什么,是各个国家经济的联系,各个国家经济联系靠什么呢,靠各个国家能够设施联通、能够贸易畅通,能够政策沟通、能够民心相通,就是“一带一路”提出的五个内容,互联互通可以改变世界格局。我向各位记者朋友推荐一下美国的一个高级记者叫康纳,他在几年前写了一本书,叫《超级版图》,他的核心观点就是互联互通改变全球格局,而且他认为超级城市和新商业文明崛起将使世界能够更好的互联互通。


他说如果世界疏通供应链,全球的贸易提升15%,GDP将提升5%。即使将全世界进口关税都取消,也只能将GDP提高不到1%。我比较欣赏他这个结论,就是互联互通带给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好处,是所有连通国家的好处。


未来的互联互通会是五个方向,“五位一体”,刚才谈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着边境线的这些国家,我们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联通,一个是海上,我认为这是无边际的,联通所有的海洋性国家,通过海洋可以到达的国家都可以实现连通,多港口的连通。再一个我们叫天上,习主席在5月14号的讲话中讲,天上,我们也可以叫空中,空中丝绸之路非常重要,机场通过航线的连接,可以实现高端制成品的贸易畅通,可以实现人流通的快速、便捷。


我举个例子,河南的郑州,现在郑州的航空港已经变成我们中国最大的物流港,北京机场现在一年9600万人流量,上海是8000万人流量,广州、深圳是6000多万人流量,但是河南郑州是最大的物流枢纽,他建立了190多条航线。从澳洲的牛从澳洲航空物流进入中国,到了郑州,当天到第二天上市,牛很听话的在机舱排成队,每一公斤的牛肉运输成本是五块钱,加上屠宰成本,在中国牛肉品质好还是能够卖上好价钱。


所以我们周边的国家,有的国家航空是可以连接的,有的国家铁路是可以连接的,有的国家公路是可以连接的,我们可能连接的方式更多。还有一种就是网上丝绸之路,我们通过网络的连接,电子商务这种跨境的贸易。这时候网上丝绸之路连接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连接更便利,但是需要各个国家有一些规则,形成网上丝绸之路连接的规则。还有我们和俄罗斯提出来的冰上丝绸之路,所以我总结,是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丝绸之路。


从内容上来说,可以有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能源丝绸之路等等,所以“一带一路”前景非常广阔,对于我们周边国家的未来会带来很多的机遇和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行动,它不是一个理想,它将变成一个现实,它不是中国一个国家获利,将成为全球参与者共同获利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倡议和设想。谢谢各位!


主持人:刚才陈文玲女士为我们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建设中国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设想和文化的远景,非常全面。再次感谢陈女士。下面我们请徐洪才副总经济师发言。


徐洪才:非常感谢主持人的热情介绍。刚才两位国经中心领导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相关情况,我做一点补充,讲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做一简单分析,二是对未来趋势做一点展望。


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趋势,GDP增长6.8%,去年四季度、三季度也是6.8%。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开始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共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增长7.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3%,老百姓收入增长基本上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分享了经济发展红利。


其他经济指标表现也非常好。物价总体上稳定,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2.1%,政策目标是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明显回落,一季度PPI增长3.1%。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生活成本,还是工业生产成本,总体来都处在合理区间。就业情况一直表现很好。连续四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五年下来,差不多接近六、七千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人口。


另外,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越来越好。去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回落到1.4%,而且资本账户逆差明显回落,现在接近于零。几年前,曾出现大量资金外流,现已得到有效管控。按照国际标准,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应该不高于3%,目前中国是1.4%。最近几年,美国财政部似乎并未就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施加压力,这是因为美国自身国际收支情况比较差,经常账户逆差多年都在3%以上。


另一个,最近一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非常好。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是2.6%,也是控制在国际标准3%以内。目前,中国财政运行总体稳健,政府公共负债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中央政府再加上地方政府负债,再除以GDP,现在还不到40%。当年欧盟成员国建立欧盟,要求稳健的财政运行标准是公共负债率不高于70%,实际上现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公共负债率都达到了90%,美国是100%,日本是250%。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财政运行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另外,中国过去一年连续12个月实现外汇储备正增长,现在是3.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商务活动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特别在“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投资活动中,人民币汇率稳定其实是市场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表现,企业因此受益匪浅。中国短期外债在1万亿美元左右,占外汇储备30%,外债偿付有保证。


另外,就是金融市场运行总体稳健。最近几年,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和潜在金融风险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0.8个百分点,去年下降0.6个百分点,目前国有企业负债率为56%,企业经营稳健性也是不错的。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两场考验,一个是股市异常波动,另一个是外汇市场剧烈震荡。


此后,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运行总体是稳健的。当然,今年一季度表现差强人意,主要是受到美国贸易政策冲击,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出现了异常波动,中国也受到负面影响。去年中国新增IPO上市企业500多家,现在深沪市场A股上市公司总量是3000多家,按照这一发展态势,每年新增几百家上市公司,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支持了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过去两年,一些创新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比如在金融科技领域,像P2P、现金贷等,加强立法和监管,保证了金融创新活动的正确发展方向。


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年中国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卓越成绩。单位GDP能源消耗稳步下降,过去靠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最近几年出现明显改变,现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一季度消费贡献超过70%,第三产业贡献超过60%。


现代服务业、高科技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今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去年是6.6%,前年是6.0%。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主要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当经济增长9%,投资增长就必须保持在17%-18%,但是现在经济增长6.9%,投资增速只有7.5%,说明投资效率上升了,投资结构在优化。


过去五年,老百姓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就是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共十九大以来,尤其是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讲了四个方面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第一就是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过去十多年,中国是好学生,加入WTO时做的承诺都一一兑现,在有些领域还主动扩大了开放,表现非常好。现在有条件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但是目前中国金融业总体上还是大而不强。


2016年人民币加入IMF的SDR篮子货币,占10.92%的比重,但实际上人民币发挥作用比较小,目前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只有1.1%;在国际结算货币中占比也就是1.6%,排在全球第五位;在金融交易中占比更低,只有0.5%,甚至排在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之后,这是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相称的。


扩大金融开放,短期内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金融业可能会受到冲击,服务贸易逆差会扩大,但是我们愿意扩大开放,让国际社会、金融机构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市场蛋糕很大,中外金融机构可以相互借鉴,这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再平衡。当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机构对外开放需要分步实施。


第二是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特别是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两大国际规则前提下的扩大开放,与国际社会开展平等合作。这里具体讲到,今年上半年要完成修订外商投资企业负面清单,今年底在全国范围推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清单,一个是政府的权利清单,一个是政府的责任清单。权利清单是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具体体现,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如果法律没有授权,政府就不能乱作为。


另一个,就是法有规定必须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这里其实体现了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今年3月份,中国推出国家组织机构改革方案,很多新部门都是围绕培育市场机制成立的,比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等,都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需要,做出的重大改革。


第三个方面是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提升执法的权威性、威慑力,特别是要提升违法违规的成本,既要保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保护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了保护创新。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复苏,但势头还比较弱,预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9%,去年是3.6%,仍然低于十年前金融危机前的平均水平,当时是4.5%。这一来之不易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要倍加珍惜,我们希望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同时通过扩大创新合作,来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发展。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热切期待。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主动扩大进口。去年中国进口增速创下历史新高,增长16%,但是出口增长只有7.9%,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延续。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基本保持这一态势,但总体增速回落,估计未来中国外贸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中国扩大进口对世界各国是重大利好。今年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次进口国际博览会。中国人均收入去年达到9000美元,未来进口需求还会进一步上升。现在已有近4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预期到2020年可能有6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大量进口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政府拿出了更大力度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未来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还会越来越大。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明年增长6.6%,后年增长6.5%,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实现既定的两个翻一番战略目标问题不大,但难点是存在三大短板。


第一,防控重大风险,尤其要防控外部冲击风险,特别是美联储加息,还有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如果升级,将对中国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对世界各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3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过去40年,中国解决了近7亿贫困人口脱贫,这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未来每年还需要减少1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第三,污染防控,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最近两年,北京空气状况好多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我们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信心很足。往后看,预计在2023年左右,中国人均收入可望达到1.2万美元,这就达到了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成功实现人均收入1.2万美元,也就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未来几年努力,如果中国13亿人口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进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将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未来十年,如果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而美国经济年均增长2%,我估计到2027年,最迟在2028年,中国GDP规模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目前,中国GDP全球占比在15%左右,美国为2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GDP规模可望达到25%,而美国降到15%,两国位次正好颠倒。即便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均收入和很多其他综合性指标与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民币发挥作用也仍然是世界第三,美元第一,欧元第二。


目前,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人民币使用,实际有助于全球金融再平衡,有助于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助于分散和化解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具体表现。但是,现在国际社会有些人对中国有复杂心理,实际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各国是一个福音,因为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共产品。他说,当今世界存在三大赤字,第一是和平的赤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第二是发展的赤字,第三是治理的赤字。中国带头推动国际社会特别是G20共同落实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包括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五大文明建设里有一条,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将发挥积极作用。过去多年,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了30%以上的新增GDP,未来5-10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中国和平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在座各位不妨见证一下我的观点:不管特朗普先生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他都无法阻止这一伟大进程。


习近平主席讲得很清楚,中国发展机遇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大家都可以搭顺风车,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有信心在“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指导下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未来前景是美好的。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徐洪才副总经济师刚才非常精彩的演讲,徐教授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非常精准的分析,他的很多看法,虽然只有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却浓缩了徐教授在央视的很多采访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所以大家如果以后要了解中国的财经形势的话,可以打开中国的央视看徐教授的点评。


赵进军:这次博鳌论坛习主席提出把海南省开辟为中国新的自贸区,探索建设新的海南自由港。这是新形势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海南省面积相当于30个香港,或40多个新加坡。在海南这么大的一个省创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前景很值得期待。相信这会对中国、对亚洲,甚至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和积极影响。希望记者女士和先生们有机会去海南观察和体验这一重大举措的影响力。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开始自由提问了,请各位有什么问题现在提,我们三位专家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以提问为主,不要再介绍其他的内容。由于时间有限,请大家集中提问,我们一并回答。


巴基斯坦报业主编费萨尔:我关注中巴关系、建交65周年、中巴经济走廊。感谢三位介绍。感谢中国政府。


尼泊尔国家通讯社国际部主任、主编帕塔克:铁路很花钱,印度不支持通往尼泊尔的铁路。


尼泊尔《新兴尼泊尔报》主编施雷斯塔:请问陈女士,您提到中巴经济走廊,对尼泊尔呢? 


缅甸《十一》集团主编塔希尔:希望了解CCIEE有关支持中缅经济关系的政策。


斯里兰卡记者地球电视台马努萨:“一带一路”有了不少陆上项目,海上项目是否也是中国关注的重点?


印度《印度快报》高级记者考南:专家认为印度对“一带一路”不太肯定。请问一带一路对印度有什么具体的好处?印中两国应该如何开展合作?


印度英语新闻电视台主播马哈:印度关切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对此有何回应?


陈文玲:我看大家都很关注“一带一路”,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印度和“一带一路”的关系,我们在一带一路三个部位里面,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际上是最关注的还是和印度的互联互通,和印度的连接,与印度的合作。那么还有一条经济走廊是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也是通过中南半岛到南亚和印度洋连接,这也是在印度。


印度因为是在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南亚最重要的国家,因此中国特别重视和印度的合作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有几次的会见和互访,李克强总理到印度访问,克强总理到印度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代表13亿人民向12亿人民表示亲切慰问。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是要从龙象之争迈向龙象共舞,我觉得现在不是中国愿意不愿意,而是印度是不是能够响应。


印度我想多了,因为把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看成障碍,这个是错的!因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不影响中印的合作,不影响孟中印缅的合作,不影响中国中南半岛到南亚的合作,这些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中国希望跟印度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和中国产业互补性最强的国家加强合作,使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能够共享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中国对印度的基本态度。


对于,尼泊尔两位记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现在实际上也在研究,中尼印这样的一个经济走廊,如果是尼泊尔的话不可能不涉及到印度,所以刚才印度的朋友也谈到,对印度怎么看,所以和尼泊尔合作,进而和印度连接起来,也是很  重要的思路。印度实际上,我觉得起关键作用的取决于印度的态度,而不是中国的态度,中国涉及很多条路线,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互联互通,使周边国家能够连接起来。


那么最终我们使这两个大国市场能够连接,设施能够连接,贸易能够融合,我们的制造业能够形成互补性的这种产业布局。我想这样的对印度有很大的好处,对中国到印度沿线的国家有很大的好处,比如说孟加拉很盼望,刚才斯里兰卡记者提出来,他也是很希望,斯里兰卡不希望被边缘,但是到斯里兰卡不得不经过印度,如果印度跟中国合作,这个道路是畅通的,我们和尼泊尔和斯里兰卡都畅通。


所以这个中印的合作怎成龙象共舞,这个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我觉得莫迪先生要下这个决心,而不是要跟到别人后面,像美日印澳,这都不靠谱的事,不要跟着后边瞎忽悠,要做一点靠谱的事,真正能带来现实利益的,能带来未来最大的发展前景的东西,要当个大事来做,要真正的下决心和中国携手合作,面向未来。   


赵进军:大家很关切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对各国都是一个福音。我首先回答斯里兰卡朋友的提问。我认为中斯港口合作很有成果。双方签定了一个99年的合作协议,各项进展都非常好。你担心中方在铁路合作上不考虑斯里兰卡,这是不会的。


中方能力没问题、技术没问题、资金没问题,关键斯方意愿和实际需要。中国在吉布提修了两条铁路,一条连接肯尼亚,一条连接埃塞俄比亚,全部是中国技术、中国规格、中国管理模式,效果非常好。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没有地下资源,曾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引进中国铁路及工业园等技术,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已经摆脱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斯里兰卡是友好国家,中斯全面合作前景美好。

“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是周边国家。东盟十国都是我们的友好邻邦,双方发展各类的合作,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政府有决断,舆论要支持。


刚才缅甸的女士提到了最早的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规划,因为印度原因有一些搁置,所以现在中缅双方正在规划“人”字形的中缅经济带。我相信中缅“人”字形经济带将把中缅友好合作推向新高度。


陈文玲:我补充几句,习主席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习主席当时讲把中巴经济走廊修通之后,连接中孟缅印经济走廊,这样将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实际上刚才印度朋友问到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印度什么关系,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连通了,不仅是造福巴基斯坦一亿多人民,可能未来使印度还有孟中印缅这条走廊连接起来,可能是十五六亿人。因为孟加拉是1.7亿人,印度12.1亿人,巴基斯坦是1.1亿人,所以都是人口大国,我想我们周边这些国家,对于中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朋友,实际上中国不分薄厚,对于所有的国家都是一样的。


但是取决于这些所在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巴基斯坦要快要好呢,就是刚才赵理事长讲的决心要大,因为巴基斯坦政府的态度最明确,他的响应程度最高,也是国家尽最大努力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那印度为什么没有呢?印度因为一直在迟疑,一直在左顾右盼,有的时候有点战略疑虑,没有加入就没有获益,所以你不能说中国向巴基斯坦倾斜,怎么没向印度,因为你们没有加入!


所以我想实际上加入之后不仅是中国投资,还会有第三方的投资,还有国际组织的投资,这个东西将成为一个我们各国家可以享用最大的利益,现在也是各个国家发展的最大机遇,所以我觉得抓住一带一路,使各个国家有明确的态度,会给我们所在的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和发展的空间。


赵进军:我想对印度朋友说几句。我本人很遗憾中印关系目前出现的状况。印度是最早承认中国的邻国之一,历史上中印有长期相近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很好的中印合作关系。应当承认,中印间的领土争端是老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中国政府向来不予承认,但是,我们愿意和印度加强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合作,因为我们都有受到外族侵略的历史。边界问题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暂时放一放,待时机成熟时再解决。


中日之间也有一个钓鱼岛争端,中日建交时,邓小平表态讲了钓鱼岛问题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先搁置起来,让后代去解决。但日本政府在2012年决定由政府收购钓鱼岛,激化了钓鱼岛争议,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麻烦期,一直到现在。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中国人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但解决方式又是灵活的。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暂时搁置起来,待条件成熟时再解决。为此邓小平曾说,我们的后代比我们要更聪明。


对中印关系是否也应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呢?希望印度朋友,在处理中印主权等敏感问题上,眼光应更长远一些。否则结果可能跟预想的相反。这番话不是我想说的,因为印度朋友提出来了,我只想表达一下个人看法,谢谢。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三位专家今天耐心细致的讲解,回答各位的提问,感谢各位提出的问题!我们和各位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上午,时间有限,今天上午的交流到此为止,期待各位再来中心,再来我们这里,希望各位把中国的友好之情带回去,把中国希望睦邻、亲邻、富邻的良好愿望带回去,预祝各位的中国之行收获满满,一路平安,谢谢大家。